定義判斷令大部分考生都很頭疼,因為在定義判斷模塊中,給出的定義,對于考生來說都比較陌生,而且很多定義都是非常抽象的,尤其是涉及對一些法律概念的解釋。大部分考生可能讀完一遍題干,都不知道說的是什么,對于選什么更是無從下手。
其實,對于定義判斷的題目,大多數(shù)情況下,不需要考生完全理解題干的意思,在做題的時候只要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就可以,根據關鍵詞就可以排除無關選項。這些關鍵詞包括:表主體的,表客體的,表狀語的,修飾詞等等。
例1:逆向服務是在產品(服務)銷售以后,企業(yè)向顧客提供實現(xiàn)產品(服務)使用價值的服務。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屬于逆向服務的是:
A、某電信運營商推出“存話費送手機”的優(yōu)惠活動
B、某空調生產商為客戶提供終身免費上門維修服務
C、某網站推出售后商品7天內可免費退、換貨服務
D、某汽車4s店為客戶提供二手車估計、轉讓服務
在這道題目中,強調的是“在產品(服務)銷售以后”,而A選項中,“存話費送手機”是在銷售的過程中進行的活動,不屬于“銷售以后”的行為,所以A不屬于逆向服務的范疇。
例2:偶然防衛(wèi)是指在客觀上被害人正在或即將對被告人或他人的人身進行不法侵害,但被告人士觀上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出于非法侵害的目的而對被害人使用了武力,客觀上起到了人身防衛(wèi)的效果。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行為不屬于偶然防衛(wèi)的一項是:
A.甲與乙積怨很深,某日發(fā)生沖突后,甲回家拿了手槍打算去殺乙,兩人在路上正好碰上,甲先開槍殺死了乙,但開槍時不知乙的右手已抓住口袋中的手槍正準備對其射擊。
B.甲正準備槍殺乙時,丙在后面對甲先開了一槍,將其打死。而丙在開槍時并不知道甲正準備殺乙,純粹是出于報復泄憤的目的殺甲,結果保護了乙的生命。
C.甲與乙醉酒后發(fā)生激烈沖突,兩人相互廝打至馬路上,正當甲要撿起路邊磚頭擊打乙時,圍觀人群中有人喊“警察來啦”,甲受驚嚇不慎跌落路邊河溝溺水身亡,乙安全無事。
D.甲身穿警服帶著電警棍,冒充警察去“抓賭”,甲抓住乙搜身時,乙將甲打傷后逃離,甲未能得手。
在這道題目的題干中,出現(xiàn)了很多角色“被告人”,“被害人”以及二者關系還很復雜。讀完一遍題目,我相信很多考生都沒有弄清題干的意思,但是如果考生抓住“出于非法侵害的目的”這個關鍵詞,就很容易判斷出C選項是不屬于偶然防衛(wèi)的,因為C選項中,人群中的人的行為的目的不是“非法侵害”。
例3:自我建構指個體通過行為表現(xiàn)表明自己符合在他人心目中的已經建立起來的社會身份或社會形象。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自我建構的是:
A、16歲的女兒歡歡經常模仿話劇演員的表演并像他們一樣早起練功,他自己希望以后成為一名話劇演員。
B、某公司創(chuàng)立之初就定下服務社會的革命使命,后倆在偏遠的山區(qū)建立多所希望小學,樹立了公司熱心于社會公益事業(yè)的良好形象。
C、一些企業(yè)家經常穿著昂貴的西裝,做豪華的轎車,有些人認為這是“炫富”,但他們認為如果不是這樣,就不會得到同行的認可。
D、不同航空公司要求本公司的空中乘務員穿著不同的制服,他們認為員工形象會影響到公司在旅客心中的形象。
題干中強調的是“已經建立起來的社會身份或社會形象”,四個選項中,只有C選項中,“企業(yè)家”的形象屬于已經建立起來的社會身份或社會形象。其他選項都不符合此要求。
總之,考生在做定義判斷的題目時,只要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就可以快速做題,完全沒有必要過多的糾結題干的意思。
所以未知圖形也應該是一筆畫圖形。選項中能一筆畫成的只有D選項,所以答案是D。
行測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4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