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保障房建設,有人算了一筆賬,“十二五”期間,我國將興建3600萬套保障房,加上“十一五”已興建的1500萬套,共5100萬套。
5100萬套意味著什么呢?按我國城鎮(zhèn)化速度,“十二五”末,城鎮(zhèn)化水平將達到51.4%,城鎮(zhèn)居民總人口將達到7.4億人,以城鎮(zhèn)戶均人口3.1人計算,城鎮(zhèn)居民將達到2.387億戶。
2.387億住戶,5100萬套住房,也就是說,五年后,將有21.4%的城鎮(zhèn)家庭,通過保障房解決住房難題。
五分之一!目標非常宏偉,前景令人鼓舞。然而,真要落到實處,還有諸多困難。具體說來,在各級政府面前,擺著三大難題。
難題之一:資金
3600萬套保障房需要多少資金?我們且以2010年全國商品房平均價格5034元/平方米、全國平均造價2000元/平方米、保障房單套面積60平方米計算,這些保障房全部完工,將需要資金約4.3萬億元!
4.3萬億,或許很抽象,我們不妨回憶一下,兩年前,為抗御驟然而起的全球金融危機,國家傾其全力投入的資金,也不過僅僅4萬億元!
這么一筆龐大資金的絕大部分,理應由地方政府買單。但哪個政府有這么大財力,在短短幾年內籌措到這么一筆巨款呢?這些年各地政府人吃馬喂,開支已經頗為吃緊,再擠出這筆錢來,非常困難。財政拿不出,可以找銀行呀??墒?,銀行貸出以后,誰來歸還?什么時間歸還?也是一大難題。
有人出主意說,還可以走市場嘛。保障房建設走市場,當然也可以,但是,即使有企業(yè)愿意接手,最終總得收支平衡,略有贏余,不能讓人白白貢獻吧?這個條件如果滿足不了,說到底還是要地方財政掏腰包,還是一筆巨款,一大難題。
難題之二:土地
3600萬套保障房需要多大面積土地?這也是可以算得出來的。經過多年持續(xù)不斷土地開發(fā),各地城市能夠用于商業(yè)開發(fā)的土地,已經不多。要再擠出來搞保障房,不是不可能,而是很緊張。
城區(qū)拿不出來,郊區(qū)怎么樣呢?保障房建在郊區(qū),配套搞得如何?交通是否便利?這又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配套不搞好,交通不便利,即使建起價格很便宜的公租房、廉租房,人家去不去呢?如果不去,這可就真是非常麻煩了。
難題之三:管理
保障房即使克服重重困難,建起來了,立那兒了,如何分配,如何管理,更是一大難題。
首先,這房到底是賣還是租,就讓人大傷腦筋。從減少麻煩看,當然一賣了之,政府最為省事。但是,保障房到底賣給誰?哪些條件作為買房標準?這些標準怎樣落實?怎樣才能防止有人從中牟利?各地在實踐中經驗很少,教訓很多。
前些年,一些地方曾經建了一批經濟適用房。由于標準制定難,具體執(zhí)行難,結果,經濟房前停寶馬奔馳,非常普遍。且不說發(fā)售部門有人利用權力貪污腐敗,就是管理人員公正廉潔,兢兢業(yè)業(yè),也難以防止一些人制造虛假信息購買經濟房。
在法制尚不健全、信息很不透明的當下,要開出一些虛假證明,非常容易。只要騙買一套經濟房,轉手倒賣即可獲利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如此巨大的利益誘惑下,什么事情做不出?
或許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已明確表示,保障房須以廉租房屋和公租房為主,只租不賣,這樣,不就把那些削尖腦袋想鉆空子的不法之徒,路子給堵死了嗎?
確實,保障房只租不賣,這原則無疑很對。但即便如此,這么大片大片的廉租房、公租房,到底由誰來管理?怎樣去管理?低收入者因為收入很低而賴賬不交各種費用,管理者怎么辦?大片大片由城鎮(zhèn)低收入群體集中居住的房屋,久而久之,會會不成為城市弱勢群體的另類風景,成為類似印度、巴西等國那樣的城市“貧民窟”?這些都是擺在地方政府面前必須破解的難題。
保障房建設剛起步,前進路上困難重重,未可盲目樂觀,掉以輕心。